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
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明显高于基本农田,要求土地平整、集中连片 ,并具备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如灌溉与排水设施、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等。
高标准农田、永久农田(一般指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在定义 、特点、保护措施及建设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耕地 定义: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 、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等。
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需求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需求的基石,常被百姓称为“吃饭田” 。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 、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从耕地中划定的,需要长期保护 、不得占用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是对基本农田的进一步强调和保护 ,体现了对耕地保护的严格态度 。高标准基本农田则是通过整治建设形成的优质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1、GB/T 30600-2014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由国土部和农业部牵头制订 ,并于2014年6月25日起正式实施 。
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的标准。土地平整工程需要实现田块集中连片 、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应达到适宜水平,如25cm以上 ,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3、建设内容与技术标准:土地平整:田块集中、田面平整,平原区北方耕作田块不宜低于200亩 、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可适当减少 。水田格田内高差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高差小于±5cm。耕作层厚度达25cm以上 ,有效土层达50cm以上,坡耕地梯田化率不低于90%。
4、高标准农田建设的9个标准包括:田块平整、土壤改良 、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一平、两通、三提升”、科技应用 、区域差异与标准调整、综合协调与长效管理。田块平整:田块需要规整且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块面积需达到一定规模 ,丘陵山区可根据地形适当调整 。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的标准。土地平整工程需要实现田块集中连片、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应达到适宜水平,如25cm以上 ,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灌溉与排水工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田间灌排系统,提高灌溉保证率 、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 。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集中,农田表面平整 ,耕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田地规格和平整度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高标准农田的5个标准通常为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 、农田配套、土壤肥沃。土地平整:这是基本要求,涉及耕作田块修筑、田面平整 、水系沟通等 。需按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方便耕作原则,对土地平整划分,让每个田块具备灌排能力 ,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机械作业需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 、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高标准农田5个标准
1、高标准农田的5个标准通常为土地平整、集中连片 、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 。土地平整:这是基本要求,涉及耕作田块修筑 、田面平整、水系沟通等。需按因地制宜、集中连片 、方便耕作原则 ,对土地平整划分,让每个田块具备灌排能力,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机械作业需求。
2、田面坡度方面 ,平原地区不超过5°,丘陵山区不超过15° 。原则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应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0亩(特殊地区可适当降低)。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具备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 ,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灌溉保证率方面,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种植区不低于90%。
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集中 ,农田表面平整,耕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田地规格和平整度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
4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9个标准包括:田块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一平 、两通、三提升 ”、科技应用 、区域差异与标准调整、综合协调与长效管理。田块平整:田块需要规整且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块面积需达到一定规模,丘陵山区可根据地形适当调整。
5、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如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 、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 、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
高标准农田建9个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9个标准包括:田块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一平 、两通、三提升”、科技应用 、区域差异与标准调整、综合协调与长效管理。田块平整:田块需要规整且集中连片 ,平原地区的田块面积需达到一定规模,丘陵山区可根据地形适当调整。田面应平整,耕作层厚度适宜 ,以便于机械化作业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是土地平整、合理利用水资源 、实施农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应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集中,农田表面平整 ,耕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要求 ,田地的规格和平整度应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农田基础设施应达到较高水平,包括田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等 。 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 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强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 、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 、抗灾能力强,并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 截至2018年12月 ,有300多个县区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户。农机化将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
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 、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 、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 、产量高 ”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该标准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于,它不仅注重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 ,还把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等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 。这体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重大思路性转变,即从单一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向综合农田质量提升转变。
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
1、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如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 、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 、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2、土壤质地:改良后的土壤质地应达到壤土质地,具体标准为砂粒含量在20%-50%之间 ,粉粒含量在30%-60%之间,黏粒含量在10%-30%之间 。这样的质地能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 、透水性和保水性,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3、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如下: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 、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 、优质高产高效”的整体目标。 通过建设 ,应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显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 。
4、确保农田长期发挥效益。这些方面的验收标准如下: 整治田块:要求农田平整度达到一定标准 ,田块集中度提高,结构布局合理。 改良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应有所提升,土壤养分平衡 ,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 建设灌排设施:农田灌排和集蓄水条件应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增强。
5、农业行业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NY/T 2949-2016)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条件 、规划、设计、施工 、验收、管理监测和评价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
本文来自作者[苛刻]投稿,不代表千目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mcpi.com/qianmu/126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目网的签约作者“苛刻”
本文概览: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明显高于基本农田,要求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并具备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如灌溉与排水设施...
文章不错《高标准农田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高标准农田的含义)》内容很有帮助